百度分享加载中
佛说的‘圣言量’经得起考验吗
古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他们所做的教相判释工作,渐渐地已不能适应现代人的需求和观点。以现代人能够接受的观点来看,佛说的‘圣言量’应该贴切到佛法的根本教义────三法印和四依为基准。
浏览(352)评论(0)
时间(2013-11-16 09:57:07)
附录:印度佛教史
本书作者不敏,自己毫无心得可言,仅藉前人已经触及或抉择好的重要史料,向国人作纲领式的介绍,凡是藏经中的资料,均查对原典原文。但是藏中的资料复杂,对同一事同一人的记载,往往有数种不同的异说,本书的态度则取近世学者所公认的或
浏览(1796)评论(0)
时间(2010-06-02 08:55:46)
学佛也需要知识和学问吗?
若有人还不知如何选择明师的话,应先深入经教,确认佛法,再去访求明师,做画龙点睛式的帮助,假使千万疑问能在一语之下彻底点破,那就是你的明师。
浏览(2648)评论(0)
时间(2010-06-02 18:57:09)
什么是相(像)似正法
云何名为像似正法?谓略有二种像似正法:一似教正法,二似行正法。若于非法生是法想,显示非法以为是法,令他于中生正法想。如是法教实故谛故,非是正法。而后像似正法显现,是故名为似教正法。若广为他如是宣说,令他受学,亦自修行,妄
浏览(2702)评论(0)
时间(2010-06-14 08:37:12)
诵经杂谈(给初学者)
诵经在一般人看,好象很神秘,其实不然。一般寺庙里面因为人多,必须统一诵经的节奏,免得快慢不一,参差不齐,所以要敲木鱼。很多居士在家诵经,也喜欢敲小木鱼,实在并非必须。
浏览(5255)评论(1)
时间(2011-03-22 07:33:17)
起贪瞋痴,不可以理直气壮!
有些学佛人跟没学佛的人,看起来并没什么差别!原因是:他仍然一样〝放肆〞地让「贪瞋痴」做主人,来主宰自己!这是绝对的颠倒相。
浏览(434)评论(0)
时间(2013-07-23 18:03:40)
僧团的理想
僧团希望给人的感觉(或者说它想要建立的)是:传统中不无创新、淡泊中不缺热情、持戒中不失善巧、自利中不坏利他、做务中不昧修心、困勉中不忘菩提、严肃中不失活泼。
浏览(418)评论(0)
时间(2013-07-24 10:02:53)
其实,幸福意味着责任
常人都喜欢单独拥有美丽的「幸福」姐姐,却往往忘了一定会伴之而来的,没那么漂亮的「责任」妹妹。
浏览(431)评论(0)
时间(2013-07-24 10:46:29)
「忏悔」是一种〝勇于面对自我〞的修
当过失发生时~~「客观地」觉照〝自己的错误〞,「理性地」看待〝自己的无知〞,「坦然地」面对〝错误的结果〞,「柔软地」放下〝我执的矫饰〞,「勇悍地」发愿〝改往与修来〞!

浏览(539)评论(0)
时间(2013-07-24 17:27:19)
佛门志工的修心法要
念众生苦、报三宝恩;生欢喜心、随缘尽力。
胸怀理想、而不期待;虽有所做,心无念着。
心常感恩、随喜他人;互惜善缘、共成善业。
发长远志、自利利他;但念无常、不疲不厌!
浏览(600)评论(0)
时间(2013-07-24 17:45:18)
不管外境如何,求生西方之心总是不变
我们都是娑婆过客。既是过客,则敦伦尽份之余,不妨学着放下:大家在工作、家庭烦忙之中,最好还是将定课保持。但是,定课不在〝多〞,而在〝恒〞。
浏览(420)评论(0)
时间(2013-07-25 07:34:02)
单纯为四大因缘而行善
为报四重恩;为化解苦难与怨气以祥和社会;为国家社会修福积德以护国卫民;为个人修福积德以成就解脱之基础;当以此四大动机缘起一同发愿行善。
浏览(474)评论(0)
时间(2013-07-25 09:40:35)
忏悔的心法与方法
忏悔,不但要有相上的忏悔仪式,更要深入心中的内在理解,与觉性、菩提心相应,如此才是真实的忏悔。
浏览(746)评论(0)
时间(2013-07-26 07:07:41)
无常来时,有什么可以保护这个家
我们常常误以为往外追寻、往外取得个什么,然后放到自己建构的「虚幻家庭」,这样才是最有意义、最安全的,殊不知这一点都经不起「无常大鬼」的摧残!
浏览(360)评论(0)
时间(2013-07-26 08:00:42)
人生要「随缘如云」
每个人都要学习随缘,就像天空的云自由自在的飘动,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挡它,既使是最高的高山也无法挡住云。软软的云无形无体,它随风而去,不会逆风而行;遇到树就穿过树,遇到山就穿过山;风怎么吹它,它就变成什么样子,遇到阻挡物就
浏览(425)评论(0)
时间(2013-07-27 08:42:08)
和平之真谛
其实和平是每一个人都回归到自己的觉性,找到自己的本性,都不要往外掠夺,不要自私欺骗,这样子世界才会真正和平。
浏览(247)评论(0)
时间(2013-07-27 09:09:07)
父母对子女教育的成熟认知
教育是施教者生命自我成熟与提升的过程:1.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因缘有而非我所有;2.教育的根本心态是导引而非导演;3.导引的方法是感同身受而非全盘接受;4.父母无边的爱与佛法智能的身教;是成功教育子女的源头活水与最佳保证;5.要注意
浏览(566)评论(0)
时间(2013-07-27 09:33:47)
供养内心的柔软
嘴上无瞋出妙香,脸上无瞋是供养。讲话柔软、善巧,能令人相处欢喜。态度谦卑、调柔,能令人相处自在。
浏览(376)评论(0)
时间(2013-07-28 08:20:58)
瞋心起时,如何观心
念菩萨慈悲之教化、念无我,作消业想、生惭愧心,作甘露想、生感恩心。
浏览(268)评论(0)
时间(2013-07-28 08:39:37)
错不是绝路,原谅能给人出路
他人违犯社会的“轨范”固然有错,然而就会犯错的本质来说,我跟他一样的“自私、我执”。所以就我仍然跟他,有同样“自私、我执”的人性共同面来说~相煎何太急,而要给对方一个出路。
浏览(331)评论(0)
时间(2013-07-28 16:24:06)
逃避烦恼,会内化为性格上的弱点
有时某个外在的境,只是影射出,我们内在莫名、不安的情绪反应。如果我们不加以观察与反思,烦恼会逐渐地暗示、内化为内在的负向性格,比如不信任、退缩、害怕。
浏览(459)评论(0)
时间(2013-07-28 17:00:40)
能认错就是修行
我们都有无常、无明与自私的习气嘛!重点不是立刻改,而是要看清楚自己,然后说我错了。不是要你立刻变成圣人,你可能还是照常吵架,但是以前骂完之后气呼呼的,现在骂完会跟佛祖求忏悔,跟对方求忏悔,那你就成功了。

浏览(276)评论(0)
时间(2013-07-29 09:23:08)
法华经云: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
你在诵经就是在诵你内心的真理,虽然看起来好象没有让你悟到什么,但那就是你内心的真法。真实之法的声音,念过一次就是叫醒它一次,即便你都不知道觉悟了多少都没有关系,因为那是你的觉性在起作用。
浏览(571)评论(0)
时间(2013-07-29 10:06:23)
行一切善不疲不厌亦不生执取
以平常心行一切善法,而无一切善法可行,是名行一切善法。既于一切善法中努力、善巧、热情而行,却又不于一切行善中做任何期待;既于一切善法中不疲不厌而行,却又不于一切行善中横生任何执取:愉快或不愉快、感动或不感动,通通要轻轻的
浏览(289)评论(0)
时间(2013-07-30 10:10:18)
检视自心是否降伏
如果有一个人的作为,让你感觉到:「已经忍无可忍了,想要跟他谈一谈」,那你已经没有降伏你自己的心了。因为当心生起「无法再忍」的相貌时,我们自己的心已产生了「毒素」。
浏览(316)评论(0)
时间(2013-07-30 10:18:30)
对立感会形成苦的来源
有「我」在本质上不能叫过失,但「以我为中心」就有过失。如果每个人以自我为中心,「分别」就出来了。这种以自我为基础的「分别」感看似理所当然,可是它正是最终诱发出我们苦的主要来源。

浏览(333)评论(0)
时间(2013-07-30 10:31:42)
如何解决痛苦
若想要改变过去所造作的业,重点在现世的「缘」,即透过今生努力的积聚忏悔心力及福慧资粮,来降低恶业果报的势力,令重报转轻报。
浏览(372)评论(0)
时间(2013-07-30 16:16:10)
自以为识,伤人最深
知识分子应该更具有体解自己生命的价值与目的,基于因果,以建构自己与周围世界的美好人生,完成生命的自利利他。
浏览(327)评论(0)
时间(2013-07-30 16:42:58)
佛宝
世界上其它一神或多神的宗教,都不可能让身为「被创造」的我们,「自己去变成」神的。但是佛陀教导的佛法──觉悟之方法,却恰恰是要让我们都解脱,最后也能成为跟他一样的「佛」,这是功德、智能与慈悲的不可思议。这是普遍的慈悲,所以
浏览(360)评论(0)
时间(2013-07-31 08:45:12)
放缓自我主观的期待
爱恨情仇,自古就没有圆满的!因为我们的心从来就很难自我满意,何况还需他人配合我们?更是难上加难。而只要欲求的心在,这苦恼要逃也逃不掉,唯有放缓自我主观的期待,看清人与人的因缘本来就难以圆满。
浏览(241)评论(0)
时间(2013-07-31 09:10:21)
走向生命的解脱之门
人可以透由努力,学习忍耐、放下、看破,使之成为成长的资粮。当死亡来的一剎那,能回首一生而欢喜的说:「谢谢,我这一生通过考验了,我的身上充满光明与安稳,内心没有遗憾、没有恐惧、没有缺乏,再也不留恋。」然后走向生命的解脱之门
浏览(458)评论(0)
时间(2013-07-31 12:34:26)
当觉性来敲门
有时,在人来人往过后,于夜深人静之际,展转难眠的夜晚。总有种,空虚却上心头,又有种莫明的焦虑盘旋于心。那就是内心的觉性来敲门了!只是,一般人都未曾追问……总是当面错过!
浏览(425)评论(0)
时间(2013-08-01 11:00:36)
自私为己做表面,未得真实利益
如果我们的所作所为,只是一味的想要达成「自己的一切贪爱」,那你的「世界」最终也会无有安宁之时!只要你处处以自私为目的,哪怕你讲得多好听,做得多好看,那对你都不是真实的利益。
浏览(357)评论(0)
时间(2013-08-01 11:59:37)
修行是为了调练心性
透由修行的手段,在遇境对缘,烦恼现起,而快要〝随顺习性〞的那一剎那,能够〝反观我执〞,〝照见我爱的〞起因。然后从烦恼的〝起因处〞下手,以平时所听闻到的「佛法道理」给予消解,而不为外境所动摇。
浏览(404)评论(0)
时间(2013-08-02 13:26:29)
人生雋語
有时候,低头,不是因为懦弱,而是要注意脚下;昂首,不是因为高傲,而是要找到方向。
浏览(471)评论(0)
时间(2013-08-02 14:31:17)
智能与慈悲
刚开始是为自己而发展慈悲,然而渐渐的会因为智能的逐渐深刻,而由然的想要帮助别人也了生死。正因为大乘行者要发展慈悲以济度其它众生,从而引发更深刻的智能,所以大乘行者不会得少智能为足。
浏览(437)评论(0)
时间(2013-08-03 09:16:24)
事在人为
佛教不讲「命中注定」,命中固然有种种过去、现在所造的业力因缘在牵引着我们的生命,但没有「注定」这回事。释迦佛有「注定」成佛吗?佛陀是「努力修行」而成佛!那我们「注不注定成佛」?当然也是看我们努不努力了!
浏览(309)评论(0)
时间(2013-08-03 10:10:40)
佛法体解
与无常、无我、清净离欲、持戒调柔等相应的法;能渐渐淡化我执、减少烦恼,能坦然面对苦难逆缘;并深信体会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而逐渐加深慈悲心的法,── 就是佛法。
浏览(366)评论(0)
时间(2013-08-04 09:39:16)
出家的目的:了生脱死
活着的时候,必须吃得下、睡得着;跟一切人的关系,必须保持如法、平衡、清净;跟一切信徒、名闻、利养的关系,必须保持少欲知足;对佛法的关系,必须能够追求得到实际的利益。

浏览(424)评论(0)
时间(2013-08-05 11:53:45)
人情练达即佛法
若能真正与无我的般若相应(已能自利),又能不毁坏现在或未来佛法的住持与清净幢相(不害利他),则依于菩萨摄化众生的智能与悲念,巧施方便利益众生,那才堪称为「人情练达即佛法」。
浏览(452)评论(0)
时间(2013-08-10 13:08:17)
临终助念
助念乃是以生者对弥陀佛愿力之坚定信仰为根本,透过佛号的持诵为方便,以提撕往生者对弥陀佛愿力之信心,从而生起决定愿求西方的正念,如是机感相应,往生可期。
浏览(656)评论(0)
时间(2013-08-12 14:31:50)
觉知「感觉」背后的修行意义
当越能观照己心,就越能对以上问题不迷惑,渐渐的就会知道其实任何「感觉」,无非都是「自己」所造,而一切事相的好好坏坏、起起落落、是是非非,都是受「自我感」所影响。
浏览(458)评论(0)
时间(2013-08-13 13:40:40)
面对恶缘时,作一切众生皆我慈母想
现在由于自己恶业的牵引,他现在来造害我的恶业,日后又将受种种苦。他长时的受苦,皆因我起,实在令人悲愍。过去我对他只有作损,今当替他遣除众苦,办诸饶益,劝修取舍,愿他离苦得乐,速当成佛,凡今后我所做的善事,都要饶益于他。
浏览(485)评论(0)
时间(2013-08-15 10:29:04)
夫妻同修
夫妻要能同心,正是一段人生的修行过程:说易不易,两个独立的个体,各有我执,谁让谁?谁惜谁?说难不难,彼此感恩的欣赏,各有习气,谁气谁?谁怪谁?
浏览(568)评论(0)
时间(2013-08-17 08:44:40)
学佛必须从积极改变你的邪见和我执做
精进学佛必须从积极改变你的邪见和我执做起,要时时学会并习惯于:以听闻佛法而正确思惟真理,由正确思惟真理而确实修正思想与行为,从而使我们在平常与平淡中有着一份时时觉醒的正念。
浏览(1147)评论(0)
时间(2013-08-21 10:13:35)
无缘慈同体悲
善恶是依缘而有。虽要有好坏、善恶之分,然而赞扬善,并不意味着要去鄙视恶。因为恶的产生,也是因某些众生,在因缘下不得不然的结果。甚至,有极大部份的众生,如果愿意细心体会,其实根本就是依于「恶」而存活,只是那些已经被人们「合
浏览(354)评论(0)
时间(2013-08-27 12:45:05)
出家惟人能行
出家人的身份尊贵,并不是因为“佛”了不起,而是因为解脱太庄严、太不可思议。出家人自己修行,也带领天地万物修行。纵然还是凡夫、还烦烦恼恼,都无所谓。因为能出家,就己经在走修行出离之路。
浏览(424)评论(0)
时间(2013-09-03 17:20:22)
什么是佛教徒的饮食观
素食是佛教所强调和鼓励的,如果能够办到的话,这是基于慈悲的立场,不是现代人为了健康和经济的原因。事实上,肉食既伤慈悲,也的确有损健康,所以,大乘经典如《梵网经》、《楞严经》等都强调素食,严禁肉食。
浏览(518)评论(0)
时间(2013-09-08 18:08:31)
佛教徒应该如何举行丧葬仪式
正确的佛教葬仪,除了司礼者之外,主体应该是出家的法师为亡者诵经。参与的大众,均应跟著持诵。然后由法师简单地介绍亡者的生平及其为善、利人、学佛等的功德,并做简短的开示——一则度化亡者超生净土佛国;同时安慰、启发亡者的家属、
浏览(643)评论(0)
时间(2013-09-12 10:44:30)
修道
修道,必须:在无理当中看到道理;在平凡当中看到不凡;在是非当中看到觉性;在贪染当中看到放下;在他人的礼让客气当中看到自己的贡高、无明。
浏览(407)评论(0)
时间(2013-09-21 07:53:49)
消灾、延生是可能的吗
佛法所讲的因果,就是指自然力的平衡。灾难现象的发生或幸福的来临,就是因果的酬偿。善因的酬偿是富贵寿考,恶业的酬偿是灾难病危。所以从佛法的观点而言,消灾、延生的最好办法,是为善去恶。
浏览(2161)评论(0)
时间(2010-06-01 18:50:10)
附录:中国佛教历史
一、后汉佛教  二、三国佛教  三、西晋佛教  四、东晋佛教  五、南朝佛教  六、北朝佛教
七、隋代佛教  八、唐代佛教  九、五代佛教  十、宋代佛教  十一、辽代佛教 十二、金代佛教
十三、元代佛教  十四、明
浏览(1431)评论(0)
时间(2010-06-02 11:58:00)
全心念佛
你对每一句佛号要像珍珠一样对待它,倾全生命的力量来念它。因为这句佛号之外没有身,没有心。全心是佛号,全佛号是心;全佛号是法界,全法界是佛号。因为心是法界,你现在全心在念它,就等于全法界在念它。
浏览(578)评论(0)
时间(2014-08-01 07:09:22)
西方发愿文
该“西方发愿文”,是我依莲池大师的《西方发愿文》、慈云忏主的《净土文》、大慈菩萨的《发愿偈》,合编而成的属于自己用的“西方发愿文”,现发布网站,仅供不以文浅义近而嫌弃鄙视者分享。
浏览(6237)评论(2)
时间(2010-06-26 12:07:27)
僧人的姓名源流
出家人究竟应该用什么样的姓名?本来这已不成其为问题,但是近有一人出家之后,仍旧用其俗名俗姓,在佛刊上发表一些杂文,并且发布消息,广告教界,所以引起很多人的疑问。
浏览(711)评论(0)
时间(2013-07-05 16:47:20)
听学佛法
听学佛法是一种修行,并非一般意义下的所谓「上课」,因此对于初闻熏佛法的人来说,常常都是由「听不懂、雾煞煞」作开始的!因为佛法非记问之学,亦非世间「知识」,乃是心性的显发之学。
浏览(305)评论(0)
时间(2013-07-24 07:03:01)
修持《法华经》的功德/《妙法莲华经》
《法华经》为诸经之王,成佛之秘藏、诸佛之心髓,因此经中字字皆为显十方如来秘密法藏而存在,故字字称“宝”。
浏览(1328)评论(0)
时间(2013-07-24 10:15:16)
学佛要学会超越情欲的挣扎
学佛~并非要你落入情欲的挣扎;而是要你面对情欲的挣扎,并且接受情欲挣扎的「存在事实」,从而运用佛法以超越情欲挣扎。
浏览(396)评论(0)
时间(2013-07-24 10:48:53)
发坚勇不退心行善是修学菩萨之万行
我们是佛教徒,要勇敢地、欢喜地用真心去关怀众生,不需担心自己能力不足或者有限,世间没有天生的弥勒,也没有自然的释迦,圣人也都是修出来的。
浏览(405)评论(0)
时间(2013-07-24 17:31:19)
如何做一名真修道者
修行能够坚持者多,但能时时坚之又坚、久之以久,直至菩提,心不退转者少之又少!
吾人修道果能如此坚持到最后,才可称为真修道者,是名浊世中的大丈夫!

浏览(667)评论(0)
时间(2013-07-24 17:47:31)
能听闻佛语,是最幸福的事
对于佛陀来讲,世尊从不「私心」为自己说什么,世尊所说的一切,都只为众生而说!而且是基于久远实修亲证的无上智能而说的,因此也绝对的能应机、契理而无副作用。
浏览(393)评论(0)
时间(2013-07-25 07:36:01)
蛋壳上的人生/危如垒卵的人生
每一个人最好学着去反省:自己所建构的事业、建构的家庭、建构的价值观……等,到底有多少坚固性?藉此,我们才有机会用更谦卑、柔软的态度来过生活,而不至于被自己眼前短暂自在的景象所蒙蔽。
浏览(448)评论(0)
时间(2013-07-25 09:41:59)
生死如同远游亦需准备
出国旅行,会知道要去哪个国家、何时去,然后做很多的事前准备,而且觉得理所当然。然而死亡的旅行是如此的残酷,既不知道目的地、何时去、该准备什么东西,又不知道带不带的去。
浏览(384)评论(0)
时间(2013-07-26 07:11:48)
圆融无诤的智能
修道人基于慈悲的目的,要学会放下一触即发的争执,客观观察对方的根基、转化的时机,并培养自身的无我与耐心。渐渐的才能从方便善巧中,体会佛法悲智双运的圆融智能。
浏览(372)评论(0)
时间(2013-07-26 08:17:33)
细微之苦
你可以忽视细微之苦,不让它压迫你,但它却会在你的潜意识里,形成了对自己的不信任,跟隐藏的无能力改造自己的自我感。
浏览(229)评论(0)
时间(2013-07-27 08:52:15)
修道箴言
身心柔软慈悲众生,戒行清净离于三毒,不夸己德不现神异,闻谤不瞋受赞不喜。
浏览(363)评论(0)
时间(2013-07-27 09:10:46)
睁眼学做事;闭口修自心
做事,睁大你的眼,多学着点,是非自然分明;修行,闭上你的口,少说着点,内心自然祥宁!
浏览(544)评论(0)
时间(2013-07-28 08:01:48)
用佛法观照一切
在你生命当中所会面临的,爱情、感情、亲情、国家之爱、政治之爱,乃至生活中的所有一切,都应该用佛法观照,包括家里蚊子太多,你是一个佛教徒,你要怎么处理,这也是佛法观照。先生有外遇,女儿晚上不回家,你还是要用佛法观照。
浏览(334)评论(0)
时间(2013-07-28 08:22:20)
佛法要智信合一
思而不信,世智辩聪;信而不思,烧香结缘;有思有信,正信有慧!
浏览(279)评论(0)
时间(2013-07-28 08:43:56)
呼唤内在的觉性
当拜佛中有着如是真实的渴望时,内在的呼唤会与我们内在的觉性对应上,一剎那间形成内在心的力量。此时,我们所听到或看见之法语、经文会更深刻,乃至会不经意的被某句话、某个影像、声音点醒。
浏览(625)评论(0)
时间(2013-07-28 16:30:09)
尊重不同的宗教
新世纪的宗教,应该去了解、尊重、整合各大宗教的共通点,同时也要有雅量保持一定的文化差异,让不同的文化差异都踏在,以「和平与关怀」为基础的点上,深入到底层的精神思维,为人类幸福的目标而奋斗,成为人心灵的救赎。
浏览(405)评论(0)
时间(2013-07-28 17:04:09)
能忏悔的人是一个调柔的人
时时、处处、能客观体认到自己的自私、无能、粗心与习性重。深知只要有的执着在,就无法避免私心与贪爱的过失!如此自省,必能逐渐具足惭愧心,调柔自我,从而更能体谅他人的过失、谦下与人相处。
浏览(585)评论(0)
时间(2013-07-29 09:28:33)
修行也有〝过渡期〞
一个人开始修行了,不代表就不会犯错。只要是凡人,难免会有hold(掌握)不住的时候,而为情绪所主宰。所以我们更要以包容的心态,看待那些与我一样会犯错的人。
浏览(289)评论(0)
时间(2013-07-30 09:57:46)
不要想改变他人
不要想改变他人,他人是无法让我们改变的,即使他是我们的至亲或至爱!做一位温雅、柔软的关怀者吧,而不是指导者或监督者,除非他自己决心想改变什么。
浏览(449)评论(0)
时间(2013-07-30 10:12:46)
净土法门中的「悲恋」是什么意思
今天才知道您是我的真父,从今而后,我身心全部交给您。」恋恋不舍,所以感昨日之非,悟今日之是。了知弥陀佛的深悲大愿摄持于我,所以我悲恋不舍。
浏览(665)评论(0)
时间(2013-07-30 10:21:23)
怖畏生死而发心修道,乃是入道的通途
当知顺、逆境都是己所亲造之业的呈显。众生贪求顺境,随顺我执贪爱而造业;厌恶逆境,不喜少欲持戒而不愿修行,所以生生世世背觉向迷,不知怖畏生死而轮回不已。
浏览(589)评论(0)
时间(2013-07-30 10:35:22)
负面习性累积的结果也是苦
何谓习性?在你的理性中认为该这么做,然而却没有这么做。在你的背后似乎有一个黑影,一再地推着你去做不想做的事,比如习惯性抽烟、偷窃、说谎等,也就是习惯性的行为。
浏览(387)评论(0)
时间(2013-07-30 16:20:29)
佛法的觉悟,从不愉快开始
因为生病、困惑、苦闷到几乎无法呼吸了,才使人「汲汲营利」的脚步停下来,重新思考生命的方向与出口;因为不愉快,而反复探索内心的世界,然后不断的修正与调整,使生命趋向〝光明〞与〝觉悟〞。
浏览(520)评论(0)
时间(2013-07-30 17:02:09)
衣食中无道心,道心中有衣食
古德云:衣食中无道心,道心中有衣食。若能于心性念念增上无我、慈悲的修养,虽不一定就大富大贵,但也必然能感得生活物质的满足、无匮乏,这是修养自己所必然会召感的果报。
浏览(553)评论(0)
时间(2013-07-31 08:53:28)
修持佛法须具足的条件
修持佛法,要走得踏实、不入岔路,有几点条件是必须具足的:1.发菩提心——要有自利利他的心。2.恒持心——学佛必须持之以恒。3.不求速成的心——修学佛法必须踏实不可躐等。4.恭敬心——古德云:要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必须从恭敬三宝中求。
浏览(406)评论(0)
时间(2013-07-31 10:24:36)
佛法正见
「与无常、无我、清净离欲、持戒调柔等相应的法;能让你渐渐淡化我执、减少烦恼,能坦然面对苦难逆缘;使吾人深信体会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而逐渐加深慈悲心的法,就是佛法。」
浏览(368)评论(0)
时间(2013-07-31 12:40:11)
学会随缘
随缘当然不是宿命的随顺恶缘,而不图努力及改变。因此要懂得生命的风光仍然是掌握在自己的努力当中的,面对人生,我们就得先有「扭转恶缘」与「创造因缘」的认知与准备。
浏览(445)评论(0)
时间(2013-08-01 11:19:35)
如何将苦「交给」阿弥陀佛
只是念念的对弥陀慈父,忏悔自己的我执、无知与贪嗔痴,不知忆念西方,反而贪求今生。因此诚恳的对慈父说:「弟子错了!」。如今,当记取教训,念念了知「娑婆是苦、极乐是乐」的事实,并安心以当前的「苦相」,作为今生「消业、往生」之
浏览(548)评论(0)
时间(2013-08-02 12:47:28)
慈悲、平等、觉性
应觉知生命有着自他共同体的慈悲、不忍见他人苦。若伤害了别人,内心即生起愧疚感。这就是在提升、显发我们内在的觉性!
浏览(565)评论(0)
时间(2013-08-02 13:26:29)
把握当下
如何珍藏过去?逝去的,总是最有滋味。眼前的,不免觉得乏味。其实,若要珍藏过去,只能把握当下!
浏览(389)评论(0)
时间(2013-08-02 14:38:30)
佛法的恭敬与护持,不拘泥于「一师一
佛法的恭敬与护持,不能拘泥于所谓的「一师一道」!无论你「最相应」的法门、道场、师父是哪里?哪位?身为三宝弟子的我们,都应该平等恭敬其它师父与道场,乃至其它法门。
浏览(609)评论(0)
时间(2013-08-03 09:22:14)
给想要学佛的年轻人建议
年轻人该试着:发现自己的问题点是什么?该补强的是什么?该增上的是什么?以及人生该抉择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些检视?因为你接收到的信息早已塑造了「你」,往往在你能自我选择之前,你已被周遭的信息所塑造,一再地塑造安逸、享乐与
浏览(435)评论(0)
时间(2013-08-03 10:37:20)
一切事业由修自己做起
很多事情其实牵涉的是复杂的共业因缘,许多改革需要的不只是理想与勇气,更需要的是道德的感召与无心插柳式的因缘成熟。再不合理的事情,再难以接受的事件,当它发生的时候,生气、逃避或感叹都没有用,你只能更加努力地自我忍耐、忏悔与
浏览(400)评论(0)
时间(2013-08-04 09:57:01)
走一条看似艰辛,却是最美好的道路
再大的苦、再大的折磨,只会增加我们生命的庄严与韧性,使自己更加的勇敢、坚强,越加的有能耐、有能力,面对与跨越下一个更大的考验。所以视每一个挑战,都是累积处事的能力;视每一个苦难,为光泽生命的加持力。
浏览(333)评论(0)
时间(2013-08-10 12:40:22)
关怀弱势是觉性苏醒的的开始
有能力的、富有的人,对社会上的弱势,天生就有照顾与协助的责任,所谓取之社会用之社会,投入对弱势的关怀,也正是身为佛教徒不可旁贷的承担!这是身为佛教徒的自然的反应,是佛教徒心中「善」的自我呼唤,那正是佛教徒内在觉性的苏醒。
浏览(358)评论(0)
时间(2013-08-10 13:13:34)
信愿持名念佛
具足信愿行之心,你要有相信佛本愿完成救度,你决定往生的信心,才能启发你发愿,愿去往生的心,你有信愿往生之心,才能导引你起念佛之行入佛本愿,你有信愿持名妙行,才会圆满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修行成佛度众生。
浏览(500)评论(0)
时间(2014-10-21 09:52:59)
佛法隽语一
我之大患,贪爱我身,才会痛苦,我之大病,因有执着,才会生死,我之烦恼,念念妄想,才会颠倒。以佛法无量无边智能做修行依止,以佛法无量无边慈悲来对待一切人事物。
浏览(499)评论(0)
时间(2014-08-07 16:41:16)
寻找内在的自性清净心
一切的欲望,都是一种往外的追求!欲望对世俗人来讲,如果无法完全避免,那么请记得:这就像小孩子吵着吃糖一样,那不是生命中真正的「正餐」,吃起来虽一时爽口,但吃多了终究会让心灵「蛀牙」!
浏览(500)评论(0)
时间(2013-08-15 10:42:12)
积极而正确之决心
佛法所说的「正确决心」,是指:面对理想或期望时,固然要运用正当的方法努力去做;纵使遇到困难,也不随意放弃、退缩之外。当实在是已经尽力了,而仍然不成功时,我们还要有决心「当下放下」渴望称心如意的想法。
浏览(345)评论(0)
时间(2013-08-18 08:47:22)
有心于事;无事于心!
凡夫的事,总是杂染、纷扰的,既然是发修道的心而做事,如何在心灵也跟着杂染纷扰的同时,努力地忍耐、反省与净化,这应是菩萨「有心于事」的历炼。
浏览(420)评论(0)
时间(2013-08-23 08:46:19)
听闻净土法门应有的心态
听闻一切佛法,都是为了「了生脱死」!要在听闻的过程当中,得到了生脱死的左卷(方法、保证)。听闻过程中,字字句句都要回归这句话:「这些道理对我了生脱死有没有帮助?我要怎么样由这些话来帮助我了生脱死?」
浏览(739)评论(0)
时间(2013-08-28 08:55:00)
学着跳脱现状,独立思考
生活在信息时代,就算你并不打算接受什么,但是周遭的环境讯息却一直熏习你,到后来你的潜意识已经决定「自己」要接受什么了。你认为你有「自觉、自主」的能力?其实不然,往往你能选择的,都是周遭信息给予的,我们的思考其实已经被制约
浏览(361)评论(1)
时间(2013-09-03 17:35:19)
杀生的定义和范围是什么
佛教主张不杀生,主旨在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一切众生都有生存的权利和自由,我们自己怕受伤害、畏惧死亡,众生无不皆然。众生的类别虽有高低不同,但众生的生命绝没有贵贱、尊卑之分。
浏览(540)评论(0)
时间(2013-09-09 07:44:05)
居士可接受寺院的馈赠吗
出家人如果为了取得居士的欢心,希望得到居士更多的供养与护持,而以任何物品馈赠,不论是私有或常住公有,凡是馈赠予居士,都犯了‘污他家’罪。所谓污他家,是以染污心,馈赠物品给在家人。
浏览(690)评论(0)
时间(2013-09-13 07:32:21)
皈依
出家从皈依来,受戒也是从皈依来。一切圣贤,都是从皈依而为修行的开始。皈依是一切修行的核心与根本,所以皈仍是一件很神圣的事。
浏览(344)评论(0)
时间(2013-09-21 08:30:15)
佛教相信超度亡灵的功用吗
超度只是一种次要的力量,而不是主要的力量。所以修善的主要时间是在各人的生前,若在死后,由活人超度死人,虽以修善的功德回向给死人,地藏经中说,死人也仅得到七分之一的利益,其余的六分,乃属活人所得。
浏览(3380)评论(0)
时间(2010-06-01 18:57:22)
附录:佛教各宗派源流
法界性相,虽本来常住如是,然未成无上正遍知,则终在窈冥恍惚之域。大觉圆明,如日光照了诸色,乃如实而证如证而说,故佛教之一切法流宗派,若直探其起源,则谓皆出释尊菩提场中之智证可也。称佛智所自证法界而说,证周圆故,说亦周圆,
浏览(632)评论(0)
时间(2010-06-02 12:20:49)
在家信佛有禁忌吗
民间通俗的信仰,有很多的禁忌,但那并不是正信的佛教,却被误认为是佛教的禁忌。如香炉里面残余的香棒,不可以每天清理,结果弄成脏乱和容易引起燃烧的危险。
浏览(915)评论(0)
时间(2013-09-08 12:43:53)
供养的三大收益
三宝的资粮田远比世间任何良田更为殊胜,如果不加耕耘,实在是最大的浪费。正如宗喀巴大师所说:“此田若任其荒芜而不播种,其愚痴直无寻处。此福田既不分四季,亦不论主权,任何人可种,但须以信犁为耕而勤播善种。”
浏览(472)评论(0)
时间(2015-03-09 07:15:27)
生命「缘起观」
如果要超越轮回,那就要利用今生的生命去「知命转运」:过去所造作的善、恶业,要用佛法的智能去了知它,并用正确的意志去转它,这称为知命转运。这是生命现象的真实问题,也是佛法要我们首先去理解与面对的。
浏览(512)评论(0)
时间(2014-08-06 06:44:21)
“听经”的当下就是「修行」
正听之时,心无旁骛,随音领纳法义,这是「闻慧」。“闻”经之后,随着讲解者的道理推演,就能随文入观,这就是「思慧」;“思”惟法义的那一剎那,内心产生极大的反思、欢喜、震撼、惭愧等善心所,乃至于正见生起、邪见破除...等的作用,
浏览(381)评论(0)
时间(2013-07-24 09:35:17)
从爱情看人生
众生有许多的恐怖~恐怖死亡、恐怖失去、恐怖爱情远离……当爱情转身了,该怎么办 ?我们要追过去吗……
浏览(536)评论(0)
时间(2013-07-24 10:17:16)
修行的路孤单吗?
修行的路看起来孤单,却能时时亲近十方贤圣,不离一切众生。
世俗的路看起来繁华,却不免午夜梦回的失落,真正贴近了谁?
浏览(345)评论(0)
时间(2013-07-24 17:11:29)
因为爱,所以求生净土
今后,不是不爱你,正因为太爱你,所以要到心灵学校「极乐世界」,去学习达到更棒的生命状态,学会以无私之爱,回报一切我的最爱,及曾经爱我的人。
浏览(416)评论(0)
时间(2013-07-24 17:35:58)
福慧要并修
在俗之人信佛、学佛,初下手时,若是因缘与根性使然,而多修些福报行,当然亦很好。因为「福可资慧」,所谓「福至心灵」,智能若无福报与善行的滋润,则深刻的智能亦无法真正的开发,修行人必须福慧双修,道业才能平衡而如法的增上。
浏览(478)评论(0)
时间(2013-07-24 17:51:15)
往外追求,要适可而止!
对世俗人来讲,这似乎无法完全避免。但是请记得:那些欲望一切如幻!并不是宝贵生命中,真正的「正餐」。因此,往外追求要适可而止,够用就好。要趁着年轻,赶快往内心寻找,寻找内在的自性清净心。
浏览(367)评论(0)
时间(2013-07-25 07:55:46)
可以从外道改信佛法吗
信仰宗教是一种心灵修持的活动与过程,每一个人都可能在花费一些精神去体会与尝试之后,才会找到自己真正相应的宗教信仰,依止的宗派,乃至修持的方式等。而这过程中的转换,并不能说就是〝背叛〞或〝忘恩负义〞等等,就像小学毕业了,他
浏览(473)评论(0)
时间(2013-07-25 09:56:39)
法语
自觉成功的人,不能忘记过去;自觉失败的人,则不能忘记未来!
浏览(469)评论(0)
时间(2013-07-26 07:19:43)
生如夏花绚灿,临死还不能盖棺论定
生是一切机会的开始,死是对生最大的总结,也是人生当中最大的一场考试,意谓着下一次的生命有多少的筹码,可以换取更好的开始。
浏览(555)评论(0)
时间(2013-07-26 08:19:05)
让自己远离时代的「共业限制」
现代人倾向安逸、舒适、浪费与过度追求,虽然喜好安逸等等不必用道德标准,来评论这对或不对,可是,如果真的想要提升心灵,就要学着超越时代的共业,不要受这样的共业环境限制,而过于习惯过安逸、舒适的生活。
浏览(404)评论(0)
时间(2013-07-27 08:56:14)
创造自己生命的样貌
人生的生命画布,不应该是被大人规划好,也不应该是依着别人的期望,或人云亦云而画出。如果每个人的生命,被现今的社会与教育体制,教出一样的生命期望,当与别人不一样时,感到焦虑与郁闷。
浏览(403)评论(0)
时间(2013-07-27 09:14:09)
看懂缘分相信因果
身为佛教徒,一方面像一般人一样,都在缘起缘灭中生活,但是他跟别人不一样的,不是因为他有佛祖保佑念佛吃素,这样的表面而已,而是因为他更能懂得创造正确的优质的解脱清净的缘。
浏览(670)评论(0)
时间(2013-07-28 08:05:59)
转念的下手处,就在面对烦恼
如果烦恼正在心中酝酿,而我们自己都没能力发现、不习惯看、不敢看到,犹如鸵鸟心态般的掩饰太平,那么坚若盘石的内在烦恼因,都动摇不了,又如何能谈转念?
浏览(377)评论(0)
时间(2013-07-28 08:36:17)
乞丐与富者,石头与璎珞
一颗炫丽夺目的真钻(解脱、证果),配戴在乞丐(烦恼众生)的身上。在他人的眼中,可能会认为乞丐戴的是假钻,也看不出真钻的价值。而我们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堪为配戴真钻的富者(觉性显发、成佛)。为了这样美好的果实,所以坚忍、勇敢
浏览(358)评论(0)
时间(2013-07-28 16:15:23)
情绪〝停看听〞,跟烦恼say〝掰掰〞
今天我忍了下来,就算我多做一些,明的来看好象损失了时间,但是暗的来说我多了学习的机会,也得到了修养。这样一路〝停看听〞,从『观察烦恼生起的相貌、探索原因、到微调烦恼』的过程,其实就在转念,也就是佛法中的「觉」。
浏览(346)评论(0)
时间(2013-07-28 16:50:14)
道德过度高涨,生命无有转圜
道德的毁坏,是应该有一定程度的教育与再成长,可是不要就此对“人性”失去信心。因为一切的人与我一样,有血有肉,有自私我执,都需要彼此再次的成长。
浏览(347)评论(0)
时间(2013-07-29 09:05:04)
人性有「纯善」,但是也有「修恶」
孟子与旬子曾经辩论过:「人性是本善,还是本恶?」佛法认同「人性本善」而无「性恶」,本性的善,也就是「佛性」。但虽无「性恶」,却有「修恶」。
浏览(278)评论(0)
时间(2013-07-29 09:36:01)
真正的忍耐是要学「垃圾焚化炉」
真正的忍耐,是要学「垃圾焚化炉」,以客观无我的缘起智能火,照见、烧毁所忍耐之对象(人、事、物、境)的缘起性,体认出自己之所以「难忍」的我执相与过去因缘相,从而放下了怨、愤、恼、怒等心。
浏览(356)评论(0)
时间(2013-07-30 10:02:32)
师父”和“师傅”的区别
师父和徒弟之间有系统严格的师承关系。今人,常把“师父=师傅”来作称呼,其实二者还是有区别的。不少弟子,仍常把师父作师傅称呼,其实,这一点是为不妥。
浏览(905)评论(1)
时间(2015-02-11 08:41:34)
修忏悔心
只要生烦恼就是我错,因此我要去拜忏、去忏悔,是忏悔自己,不是去修「忍耐他人」。应该这样修,这叫做修忏悔心。
浏览(523)评论(0)
时间(2013-07-30 10:23:58)
调熟我们的大乘种性
修学大乘佛法,最重要的是发起自利利他、誓愿究竟成佛的菩提愿心。为了成就并坚固如此的愿心,行者首先须亲近大乘的善知识,平时则当以定课的方式读诵大乘经典。
浏览(328)评论(0)
时间(2013-07-30 16:03:33)
业力不思议
无论经过多久,所做过的业力种子必定不会凭空消失,非空中、非海中,能脱逃。将来因缘成熟时,必定受果报!这是大自然的因果律,「如是因、如是果」,丝毫不差错,所以说「业力不思议」!
浏览(708)评论(0)
时间(2013-07-30 16:35:26)
生命没有一定的标准答案
人生是一场非常复杂的「缘起相」,有过去的种种「业缘」,还有现在的诸多「因缘」。受限于过去的缘,所以努力不保证成功;又受制于过去所做的事,而坏了今生的期待。从因到果的中间过程,这当中的许多〝缘〞(因素)是我们无法控制的。
浏览(308)评论(0)
时间(2013-07-30 17:18:18)
“戒”为防非止恶的力量
「好人」并不是一种誓言,他只有在面对「可能造恶的因缘」之时,愿意基于自己当下的一份理性抉择,而对单一特定事件的防非、止恶。所以它不既不是一种恒常作用的内在精神力(誓愿的心力),因此也无法时时产生随时防非止恶,乃至净化身、
浏览(412)评论(0)
时间(2013-07-31 08:59:47)
如何礼拜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拜八十八佛是显教中最通行而实用的忏悔法门之一,若欲再进一步作观,可观面前有相应的古大德带领我们拜,身左右两侧分别有父亲(男众亲属不论尊卑皆在自己的左边,女众则皆在右)、母亲(右边),祖父母,兄弟亲友等与我们一起拜。
浏览(1001)评论(0)
时间(2013-07-31 12:17:29)
自性三宝之意涵
每个人的本性当中,都有「佛、法、僧」三宝的功德,这就是所谓的「自性三宝」。皈依的「皈」,讲到深处,就是依于以上的道理,回归到自己的内心,找回自心中本具的「自性三宝」。

浏览(512)评论(0)
时间(2013-07-31 12:43:02)
戒律略释
佛传戒「法」,而我真心诚意的去受戒,并且适当的作观想,然后我得了戒「体」(一种发心「要持戒」的心愿种子);得了戒体之后,我们研究戒相(戒律的条文、内容),然后平常生活依所学而行,就是有戒「行」。
浏览(447)评论(0)
时间(2013-08-01 11:29:45)
人一直活在恐惧当中
人若没有福报、威德,一生只知以贪染为性,如此乃至管不了你自己,何况要管身边的丈夫、妻子、儿女?因为「控制不了」周遭的一切,所以人们就一直处在不安与恐惧的状态当中。
浏览(301)评论(0)
时间(2013-08-02 12:53:53)
僧宝-和合共住的僧伽集团
出家是出离名、利与眷属、情爱的枷锁。更发愿尽此一生,舍离自己的感情、贪欲,以及物质的私属,不往外追寻世间的名、利、财、色等等。而将剩余的生命,全心全意的用于追寻佛法的实修、实证,同时也行有余力的利益一切众生。
浏览(401)评论(0)
时间(2013-08-02 14:08:25)
一个人的善是不可思议的大
一个人的善是不可思议的大,释尊的善就是由人所修而来,竟然能够影响两千五百多年后到今天,无数的众生皈依、景仰、学习、依靠、成长,释尊证明了人的善可以做到如此。
浏览(409)评论(0)
时间(2013-08-03 08:54:05)
在生活中修行用心的重点
我们试着在生活中修行:也就是我们必须在一切的贪爱、瞋恨当中,培养「了了分明」的自觉能力!

浏览(406)评论(0)
时间(2013-08-03 09:33:38)
没道理中,必有佛法
会生起烦恼,往往是自觉〝没有道理〞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然而恰恰好相反的是:「修行」就是要在〝没道理中,现见佛理〞!
浏览(383)评论(0)
时间(2013-08-03 10:52:07)
当相信佛菩萨的不思议境界
时代及教育,过于强调「经验理性」的唯一性,对于业障深重而且三学少修的吾等凡夫而言,无法善于分辨这其中的谬误,才使得这些佛菩萨不可思议的感应,显得很遥远而又难以相信罢了。
浏览(502)评论(0)
时间(2013-08-04 10:00:07)
死亡不是逼迫,而是生命的「契机」
生命中要是没有「死亡」这件事,那么还有什么力量?可以让我们停下来,去看看自己的欲望?对于生命中的许多执着,我们就没有机会放下。也因为死亡,而让一切的恩怨可以reset。
浏览(620)评论(0)
时间(2013-08-10 12:50:22)
人生像一面镜子
人生其实象一面镜子,你用什么脸对它,它就用什么脸对你。虽然有时侯,这样的因果反应,不一定会立刻显现出来,但它终究是会回到这个根本方向上来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持续地保持并散发我们的善念及慈悲心意,慢慢地你将发现,原来那个
浏览(583)评论(0)
时间(2013-08-12 14:07:25)
试着调伏苦,为正念所用
没有善知识,像〝苦〞(瞋怒、贪爱、烦恼)这般,会叮咛着吾等的「修行」。因为有〝苦〞,人生才知道要「修行」,而不敢懈怠。所以当〝苦〞来访时,不要恐惧、不要逃避、不要厌恶,而是用对的方法面对〝苦〞。
浏览(370)评论(0)
时间(2013-08-13 13:08:05)
痛念生死、发菩提心
我们听闻佛法,随顺师父所教而实践佛法,如此自利,哪怕我们没有宽裕的钱财供养道场,一个正信道场也不会因此,对你有特别「不一样」的看法,只要诚意实践佛法、随力护持道场,就是对三宝最好的供养。
浏览(522)评论(0)
时间(2013-08-14 11:29:32)
习性与我执
何谓习性?在你的理性中认为该这么做,然而却没有这么做。在你的背后似乎有一个黑影,一再地推着你去做不想做的事,比如习惯性抽烟、偷窃、说谎等,也就是习惯性的行为。
浏览(507)评论(0)
时间(2013-08-16 10:44:01)
与欲望共存是修行的开始
欲望阻挠了我们通向智慧、解脱、自在、无我、无私的光明之门。我们只是跟欲望共存,在生活中一步步小心翼翼的超越它……不是击退它。这是修行的开始。

浏览(597)评论(0)
时间(2013-08-20 10:00:48)
真正的功德
花越多的钱去盖庙、供养、作法会等等,以后往生才有好去处;或者来生得更多福报享受,这是用贪婪心在修,只能叫「福报」,将来果报也会不清净,与佛法所说清净的「功德」并不同。反之,若能『修无修相、与空相应』,才是真正的功德。
浏览(662)评论(0)
时间(2013-08-26 07:49:08)
佛门中甚深的秘密教法
弟子不必跟师父论是非、说对错,在佛法的山门之内,永远没有「合理」二字。因为只要「合理」,就不称之为「秘密」。修行,就是要在不合理当中,看出道理!一切端看当事者如何体悟。这就是佛门中甚深的秘密教法。
浏览(703)评论(0)
时间(2013-08-28 09:59:22)
“止观”让你看见自己
“止、观”能够让你奔驰的心念集中合一。制心一处,让你能清楚地感受到生命存在的“无常”真切感。
浏览(474)评论(0)
时间(2013-09-05 10:46:01)
佛教徒应以怎样的态度来赚钱
释迦牟尼佛时代的印度,人民分为四大阶级,亦即1、宗教师的婆罗门,2、从事军政的刹帝利,3、从事工商的吠舍,4、从事杀生等贱业的首陀罗。佛陀释迦世尊除了不鼓励从事首陀罗的职业之外,其他都在容许的范围之内,而且加以赞叹,可见佛教
浏览(551)评论(0)
时间(2013-09-10 09:00:16)
老实修行
许多人习佛修行,虽心向解脱,却不知依佛愿、老实念佛、拜佛、脚踏实地修心以消障积福,总心存神通崇拜,妄取快捷方式,故频繁交通鬼神,妄仗鬼神护法、怪力乱神,甚至生起修行高低分别之慢心,反致业障未消,心神不宁,生活中烦恼障碍频
浏览(822)评论(0)
时间(2013-09-13 08:27:47)
诚邀十方僧、俗大众共同护持"台湾满州
台南万佛寺地理环境较方便且格局较完备,得以负担「僧团共修」与「接引信众」之功能。而位于较偏远之千华寺,因处于尚未被工业所污染、南岛风光明媚的满州乡,又是国家公园环境保护区所在,非常适宜养生居住与寂静专修。基于道场功能分担
浏览(767)评论(0)
时间(2013-09-21 08:46:43)
传单上的佛像或佛字应如何处理?
依律典所说,传单上的佛像画片或佛字,应包装好置于清净之处收藏,是最为标准的作法。为现代人生活空间很有限,所以亦有律师开许火化净处埋之的作法,仁者自行斟酌而为。重在不失尊重与恭敬。
浏览(552)评论(1)
时间(2014-03-29 08:51:10)
一定要看破红尘之后才能学佛吗
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红尘’二字并不是佛学的名词,实出于中国文学的辞汇。它的意思是形容飞扬的尘埃,或是繁华的生活景象。
浏览(3276)评论(0)
时间(2010-06-02 18:55:28)
大修行人一定要闭关吗
闭关,又称掩关,这名词和风气,在印度并没有,在中国也一直到元朝之后,甚至到了明朝,才看到这种修行方式的记载。因此可说,大修行人不一定要闭关;相反的,闭关者也不一定是大修行人。
浏览(675)评论(0)
时间(2013-10-24 09:57:15)
诵经简单仪式(再给初学者)
诵经后谈了下诵经的心得。原以为这样枯燥的文字,没有人看的。没想到,阅读量比其他的文章还多,而且有很多朋友觉得很对他们的路子。因此,想给这些初学的朋友,列出一个诵经的最简单实用的仪轨来,方便大家。
浏览(5942)评论(0)
时间(2011-03-22 07:26:10)
利益众生之心
我们要救济一切众生,一般凡夫是认为众生可怜、造恶,当为我所救济,这是下下根人才这样思维。中根的人是看众生造恶有缘,我不应当于彼起傲慢之心,应当助他离苦得乐、离恶修善。上上根人看一切众生皆是如如佛……

浏览(376)评论(0)
时间(2014-10-29 20:07:37)
居士当如何正确学佛与用功呢
应听闻僧宝所说之正法(而不是网络上讨论版、部落格之类的道听途说,或白衣上座的师心说法)、慎思明辨所闻之法义、实际亲近三宝(非只书信或网络上的问答之类)、结交具足正见正行之道友。
浏览(441)评论(0)
时间(2013-07-24 09:45:15)
如何正确的精进学佛
有过、有苦,即当正知、正觉,并生惭愧而思有以改进;若念、如法,亦当正知、正觉,不生执着心而思有以增长,这就是佛法所讲的「精进」的意思了。
浏览(669)评论(0)
时间(2013-07-24 10:40:10)
智能的增长,不离不即经验的累积
「智能」,固然也有一定程度的经验与知识在内,但智能却不是唯一由知识与经验所建构的。佛法所说的「智能」,乃是透由生命经验与内心直观,然后依于佛法的正见理解而得。很多成分其实是「超越知识」与「超越人类一般经验」的。
浏览(313)评论(0)
时间(2013-07-24 17:15:49)
皈依,是此生归返真心的誓言
皈依三宝的“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因为未皈依时,我们一向都往外找,迷失了自己!而虚妄的与人争平等、争高低、争你我、净名昨,忘失了自己!所以要皈依以“归返”找回自己的真心。
浏览(466)评论(0)
时间(2013-07-24 17:39:51)
如果你正要冲刺、扩大事业,那么请别
如果你正要冲刺、扩大事业,那么请别忘了:身体要注意、责任要提起、热情要燃烧、能力要储备、人缘要广结、心情要放宽、得失要放下、利益要分享、最后,家人别忘记!荣耀归三宝!
浏览(333)评论(0)
时间(2013-07-24 17:54:43)
随缘的智能
随缘是一种懂得看透因缘、放下执着的智能,也因为懂得「随缘」,所以能够在不勉强的心态下,接受不圆满,能够在困难与困顿中,仍要活得自在。
浏览(432)评论(0)
时间(2013-07-25 08:12:49)
观照觉受
修行的过程中,心情难免有所起伏,重要的是本身要能加以觉察,并且清楚目前所处之状况为何?!
生命无常,而在修行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觉受亦是无常。一切皆是幻化!能如此观照,将不会永远沉于负向情绪当中。
浏览(347)评论(0)
时间(2013-07-25 10:01:14)
如何看待并调理自己的疾病
因缘果报如影随形,这是佛弟子应该坚信的!然而生命中的因果关系,并非单纯机械性地〝单因生单果〞,而是多因多缘的因果表现。
浏览(498)评论(0)
时间(2013-07-26 07:42:45)
修行在日常中
修行人的解门学习,一定要求生活当中去实践、展现!最根本的标准是要具备:道心、出离心、调柔心、惭愧心、佛法正见、人群互动中所表现的成熟之人际关系,以及能时时自我提斯的修道意志。
浏览(339)评论(0)
时间(2013-07-26 08:24:20)
找寻自己真正相应的宗教信仰
信仰宗教是一种心灵修持的活动与过程,每一个人都可能在花费一些精神去体会与尝试之后,才会找到自己真正相应的宗教信仰,依止的宗派,乃至修持的方式等。
浏览(374)评论(0)
时间(2013-07-27 09:04:18)
为什么要学佛
有时候我们连「明天要怎么过」都不晓得,怎么有能耐去想到「成佛」的事?因此,若问:「为什么要学佛」?比较贴切现代人的回答,或许是:学佛,至少可以帮助你现在的生活好一点,心里的恐惧少一点。
浏览(412)评论(0)
时间(2013-07-27 09:21:12)
生活要懂得「随缘」
「随缘」与光「理解因果的道理」,还是有点不同的,虽然随缘一定是以了解、接受因果为基础,但是「随缘」是更进一步的,用因果的道理,再去发挥它、看到它、分析它、接受它,从而达到让我们看破、放下、自在的修心效果。
浏览(419)评论(0)
时间(2013-07-28 08:13:58)
让觉悟的人生意义,成为生命的一部份
为何我们对于亲友的生离、死别,乃至人际间的爱恨、恩怨很难放下?那是因为觉悟的人生意义并未深植入心,并升华为生命的一部分,我们仍只是运用我们的世俗想法与惯有的期待,在面对我们的人生!
浏览(430)评论(0)
时间(2013-07-28 08:39:37)
满招损、骄必败
做人不能太自傲,面对生活时要承认,我们也会有无力的时候。愈能承认自己的无力,成功的机会越大。
浏览(283)评论(0)
时间(2013-07-28 16:22:49)
起忏悔心
哪怕明天死亡就要来临,只要起一念忏悔心,我们就在消业了!
浏览(422)评论(0)
时间(2013-07-28 16:56:47)
如何如法善巧的表达佛法
◎能了解佛法但是表达不出来之原因及对治:1、理解不够深入--应用心多了解。2、不善于自我思惟并应用语言;虽然懂!但是没有语言当工具帮你表达--宜多背书、背经。3、曾经障碍人讲说佛法--应至心求忏悔。4、内心有属于各人特殊的障碍,害
浏览(336)评论(0)
时间(2013-07-29 09:18:52)
跳出框框看世界
表面的佛教徒,只看见自己的价值,在自己的框框里头看事情,就会忽略其它人的价值与感受,而要求别人跟自己一样,这样会使得彼此的关系显得紧张。因此看事情必须跳出设限的框框,跃出我执视众生,学习包容与尊重不同的文化与想法。

浏览(386)评论(0)
时间(2013-07-29 09:51:36)
生死歌
三界无安稳,生死大火坑,恩爱似情浓,缘尽怨相生。理想并名利,得失我执增,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
浏览(499)评论(0)
时间(2013-07-30 10:07:25)
善修之人,懂得分析自己的念头
修行〝并非〞神神秘秘,或者为求神通。善于修行的人,懂得在一切的〝遇缘对境〞中,分析自己的念头,是对或错?行为是顺着对的或错的念头做?如果顺着错的念头做,即便还无法对当事人忏悔,至少不再是理直气壮,而能够于心中作意「我错了
浏览(315)评论(0)
时间(2013-07-30 10:16:04)
当下承担:那是我的因果
苦来临时不要抱怨说:「我怎么会遇到这么倒霉的事情!」。如果不是「我们」遇到,难道「别人」就该遇到吗?试想天底下有多少倒霉的事情,是由「别人」去遇到的?那么你不也是别人眼中的「别人」?遇到了「倒霉的事」,即使是难过(凡夫,
浏览(580)评论(0)
时间(2013-07-30 10:28:15)
行事在“人”,成事在“缘”
生命可以有所期待,但是当人事物,都已经尽自己最大的智能与努力了,而仍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时,那就只能“放下”了。就算这次努力失败了,至少---我学会了。能体悟这一层道理者,最终---不会怨怼!
浏览(298)评论(0)
时间(2013-07-30 16:11:38)
世间好话佛说尽
世尊从不「私心」为自己说什么,世尊所说的一切,都只为众生而说!而且是基于久远实修亲证所成就的无上智能而说的,因此也绝对能契理、应机、无副作用,而且还能导向现世的快乐,以及生命终极的解脱!
浏览(598)评论(0)
时间(2013-07-30 16:37:41)
未学佛,先结「善缘」与做「世间善人
佛法固然以「成佛」为其终极的目的,但它却另有「人天乘佛法」以为其基础。因此,固然极大部份的人不能于短期之内信佛、修行乃至成佛等,但至少佛教会鼓励他。
浏览(516)评论(0)
时间(2013-07-30 17:24:22)
法无定法
每一件事情的好或坏,绝对不会一成不变。今天觉得这个人对我很好,可是隔了三天之后,怎么他对我那么凶,前天对他一些好的感觉又不见了。一切都充满了不确定、无常,以及变动。这一切不是冥冥中有定数,而是随着心,以及过去的缘而互动来
浏览(382)评论(0)
时间(2013-07-31 09:04:15)
理性的出家抉择
古德云:「出家非将相能为」,出家岂是容易、轻率之事?当然,劝人出家只要不是出之以威胁、利诱、欺骗等的恶心或手段,基本上也是善行之一。只是施劝之人,亦应善观根器,同时也要考量当事人的家庭因素,及出家道场如不如法、应不应机等
浏览(463)评论(0)
时间(2013-07-31 12:19:32)
戒,有积极义
【戒】乃『有所为,有所不为。』亦即,清凉。又有:振奋、策励、调柔、调伏己欲......等义。一般人所理解的「戒」,以为是不能做!或不去做什么!然而「大乘戒」非仅如此,更有其〝积极〞义!亦即:一切「利乐有情」之事,「必须做而没做
浏览(363)评论(0)
时间(2013-07-31 13:09:15)
宅世纪中的search与touch
宅经济、宅生活与宅人类,形成了一个极为迅速互动,却又极为冷漠、肤浅与虚拟的宅世界……生活在宅世界的现代人,要如何从网海的search中,找到自己心灵的touch?
浏览(302)评论(0)
时间(2013-08-01 11:49:50)
皈依!依靠!
要成就任何事业,都需要有所「依靠」啊。以政治来讲就是依靠妥协、人际运作,总统要由国会来支持,这就是他也要有所「依靠」才能成就。身为三宝的弟子,虽也发心要找回自觉与佛性,可是并不是那么容易,所以就要「依靠」三宝的威德与指导
浏览(441)评论(0)
时间(2013-08-02 12:58:47)
念善、行善
一念之善,犹如滴水牵涟漪,可以遍满十方法界。
一善之行,犹如滴水能穿石,可以启发每颗人心。
浏览(456)评论(0)
时间(2013-08-02 14:25:48)
学佛,要有强大的「愿心入体」
皈依要发强大的愿心,以产生愿体(皈依体),反过来约束我们的身口意向于「觉正净」,强固我们学佛的行为向于「佛法僧」。所以学佛,不只是单纯的懂佛法而已,还需要有强大的愿力于心完成。
浏览(329)评论(0)
时间(2013-08-03 09:09:58)
念佛求生净土较容易成就
一个从来都没有听过佛法的人,乃至到临终的时候,地狱相都现前了,只要遇到一个跟他很有缘的修行人,为其讲解佛法、了解极乐世界的殊胜,使他能念念思惟「阿弥陀佛」,乃至十句佛号就能让此人往生极乐世界。
浏览(501)评论(0)
时间(2013-08-03 10:06:21)
圣凡身心差别
圣人,身不与心合,身虽痛而心不动。凡夫,身心妄合、相执,故身动心随动,相牵入轮回。修行人,于身动中,藉境炼心,正念一合相缘起非我。虽有身痛来去,心则择法安忍。
浏览(380)评论(0)
时间(2013-08-03 11:04:53)
随缘而行~如「云的自在」!
人生固然要有目标、勤努力、不怕败、能坚持,但也要适时学习「云的自在」!当想要的因缘不具足时,不要过度坚持自己的「形状」,要试着随顺业风、业缘而行,才不会被想象中的「理想」,困住了你的人生。
浏览(413)评论(0)
时间(2013-08-05 10:18:57)
向内看是学佛的基础
只要你看到别人有问题,那就是你也有问题。因为你不走出这一条路,就算念珠念断三串、木鱼敲破四个,也徒然无用。因为这是学佛的基础,向内看虽然困难,但是目标就在那里。
浏览(417)评论(0)
时间(2013-08-10 13:04:28)
临终该如何破除障碍求生净土
能觉悟临终颠倒之可怕,当于平日真心切愿,老实念佛,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平时应多听闻、阅读能增长信心与愿心之净土教理,及往生的事迹。若能一意西驰,信心、愿力具足,如此必能克服临终的一切障碍。犹如树往西方长,一朝树倒,必是往
浏览(703)评论(0)
时间(2013-08-12 14:22:20)
目标要有,方向要对
没有目标的路最远,走错方向的路最冤。有了目标,生命才有动力;方向对了,努力才有意义。
浏览(433)评论(0)
时间(2013-08-13 13:34:27)
行善要覆,造恶当曝
「行善」譬如种下善根,善根要将它〝覆护〞住,它才会枝长茂盛,未来的善果亦发「增长广大」;而「造恶」不要隐藏,犹如将恶根〝摊露〞在阳光下,让它晒枯了,以此警悌世人,才能〝消业〞「离苦得乐」。
浏览(447)评论(0)
时间(2013-08-15 09:05:25)
情爱为苦
情爱无主,如刃上蜜;幻化生灭,其乐甚寡。我执为因,私欲为缘;宿业所追,相对成迷。吾爱汝色,汝爱吾情;情投意合,日夜相牵;假名为爱,刻骨铭心。日久淡然,情义不再;缘尽怨生,转眼成空。世人执迷,不了此义;爱着难舍,穷劫追寻;
浏览(435)评论(0)
时间(2013-08-17 08:19:34)
台湾妙法禅寺三坛大戒教授和尚上法下
新营妙法禅寺住持,上心下田大和尚,悲心深切福德具足,为成就如法僧种利益有情,乃发长远心如律传戒。阖寺大众道德所感不惮辛劳,长年开坛接引十方。传戒期间,登坛诸仪演练如法,进止威仪教诫有方,道心建立、得戒教育、大小诸戒等讲解
浏览(1225)评论(0)
时间(2013-08-20 10:12:30)
如何正确的领解大乘法义
正信佛弟子当从实际的大乘经典之研修、诵持中,直接领解其真实不虚的佛法甚深一实相印之义理,及体验其不思议的加持与感应,以建立信心。平时即当多澄静心灵,反复听闻大乘佛法,多诵持大乘经典,而非纯以「人」的经验思考大乘,才能去除
浏览(338)评论(0)
时间(2013-08-26 08:28:37)
卸下武装找回自己
如果我先放下刀子,是不是他的子弹就会打上来了?所以总没有一个人敢“先放下”手中的武器。这都是为自己的利益,迷失自己的结果!而忘了生命最大的利益,其实正是『找回自己』!
浏览(363)评论(0)
时间(2013-09-02 09:50:27)
观苦
苦的由来往往是没有道理的,我们要以既有的苦,去观察、厘清它生起的缘由、发展的相貌,跟来去的本质。对苦做深入的观察,是凡夫的人生当中,所绝对必要的。没有苦的真实体会,便入不了佛门,因为苦是入道的初门。
浏览(313)评论(0)
时间(2013-09-05 10:54:43)
佛教徒可以有感情生活吗
佛教徒并不需要排斥感情生活,但看其能不能以理性来指导感性;以感性来融合理性。能够以理性的智慧来指导感性的情感,生活一定过得非常丰富、顺利、左右逢源,而且自利利他。
浏览(544)评论(0)
时间(2013-09-12 09:41:23)
布施心行
布施,是「遍布施予」。其更深的意思是指「平等施予」。因为一切苦的产生,都源因于「自我贪爱」!所以,初学时是以布施来舍自己的多余,进而,更能施舍自己之所「贪爱」,再则,是能施舍自己之所「依靠」。
浏览(646)评论(0)
时间(2013-09-13 08:43:39)
在家居士如何设佛坛
在家居士如何设佛坛?这是常常被人问起的问题。也就是说在家学佛需要设置佛堂吗?如果需要,又应如何设置?
浏览(1005)评论(0)
时间(2013-09-21 09:03:46)
页次:2/6 每页200 总数104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