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分享加载中

试谈盂兰盆节的意义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发布:火焰红莲   时间:2010-06-01 18:52:42

自助助人的法会
法会中保持庄严自在的心
别让鬼住在心里
七月原是吉祥月
七月不是鬼节---谈《盂兰盆》节的由来
你怕的是鬼吗
佛教如何看鬼
鬼是灵魂吗

 

  在一般人的观念中,农历七月是鬼门关开放的时节,在地狱中受苦的众生将能到人间活动,接受人们的祭拜,因此每年农历七月一到,大家心生恐惧,整个农历七月陷入阴森恐怖中。

  事实上,佛教的盂兰盆节和中国道教的中元节是有所不同的,本期《登彼岸》特整理有关盂兰盆节的特辑,以较自在轻松的态度和读者谈谈鬼说说法……

  农历七月的盛大祭典——中原普度,长久以来深受华人社会的重视,虽然这样的民俗活动基本上是为了抚慰亡灵祈求平安,然而探究普度的意义,在于透过仪式,将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精神扩及死后的世界,是充满慈悲与祝福的。

  佛教虽然没有七月鬼门开的观念,但在农历七月也有许多超度法会的举行,让社会大众共同来参与正信而庄严的法会。这些法会举行的目的,除了顺应民俗而提出佛教的做法外,也期望提供大众自度度人、安定身心的方法。民俗对普度的观念是安抚无主孤魂,而佛教则是将超度的意义放大,希望六道众生都来修学佛法,普及一切有情。最重要的是,鼓励大众一同来共修,在法会庄严清凉的气氛中,梵呗音声的共振下,净化身心。

自助助人的法会

  在农历七月举行的法会,常见的有梁皇宝忏、水陆法会、三时系念法会、瑜伽施食焰口、盂兰盆会等等。不同于一般的法会,这些法会的时程通常较久,例如梁皇宝忏,就要一连举行7天;三时系念法会通常从下午进行到晚上。而这些法会都特具为亡灵超荐的功能,往往也会接连着举行,例如在梁皇宝忏的最后一天,有些寺院在傍晚会接着举行瑜伽施食焰口,借由佛的慈悲愿力,施食与鬼道众生,让他们听闻佛法心意得解,形体也能得一时饱足。

  法会的仪轨通常包含洒净结界、赞叹三宝、礼拜诸佛、唱诵忏文、忏悔、发愿、回向等仪程,一般来说,唱诵忏文时以站立为主,不过现在寺院考量大众的体力,也有坐着唱诵的。遇到佛菩萨圣号时,则一圣号一礼拜,全程参与下来,也需要相当的体力,然而,只要运用方法,放松身心,专注礼拜,也就能获得身心的平稳和安定。

  这些由祖师大德所制定的仪文忏法,都是历代高僧修行的体会,化为文字,让参与法会者,借由忏文之描绘,体会种种苦趣的情景,不但借此生起对怨亲亡灵的慈悲心,更升起精进修行的心,自助助人的远离苦痛。以梁皇宝忏为例,内容是针对六道众生的忏悔与救拔,予以阐释。忏文中细微地描绘出人们于日常生活中不易觉察的过错,礼拜者即能随着忏文一一的反思,并进而至诚忏悔,并提醒自己在日后的生活中,能时时观照,不造苦因。

法会中保持庄严自在的心

  一般人参加超度法会,无非是希望消灾祈福,而佛教对于消灾的原理,在于忏悔及发愿。忏悔偈说:“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佛教相信人在日常生活或累劫以来,有意无意之间,都可能对他人造成伤害,因此需在佛前忏悔,让自己身口意的行为清净,并发愿不再犯过,对以往所造的恶业,请佛菩萨证明,一定会负起责任。对于沦为鬼道的怨亲亡灵,用佛事的诵经、拜忏、布施、供养,用佛法来开导,让其心开意解,度脱苦趣。当宿世的怨亲,超生离苦之后,心理的怨恨消除,便不会再以怨报怨了。

  无论是农历七月间举行的超度法会,或是参加平时举行的法会,最重要的就是准备虔心修行的心。可以在参加法会前提醒自己,逐一将散乱的心念收摄起来,最好在参加法会前一、两餐能茹素,用清净、安定的身心来参加法会。法会的意义重在能怀着一份至诚恳切的心,来参加法会,集合众人的心力,就能劝请有缘的六道众生,一同来听闻佛法,共成佛道。

  借着法会,向累劫的怨亲债主恳切的忏悔回向,发愿愿与众生化解冤仇,忏悔往昔所造的恶业,劝请六道众生共同来修学佛法,共成佛道,如此一来,传统印象中农历七月“鬼影幢幢”的说法,也就转化成充满祝福的修行月份了。

别让鬼住在心里
圣严法师

  其实人为什么怕鬼?原因不外乎人常常对不可知的事物产生恐惧,害怕危害到自己的安全;由此可知,人害怕的不是鬼,事实上是害怕死亡。然而,鬼如果真的在你面前出现,也许不见得可怕,因为大数人都是主观的怕鬼,对鬼的认识不清而心生恐惧,长久下来,如果没有调整害怕的心念、行为,就会变成习惯性的怕鬼,杯弓蛇影、自己吓唬自己,怕的都是心里的鬼。

  鬼可怕吗?只要你不执著他,就一点也不可怕,不需要排斥他。时时保持正念,心想,我不是要向鬼神讨好处,而是来帮助他们,例如走夜路时就念阿弥陀佛,但不是用恐惧、厌恶的心,将阿弥陀佛当成武器来对付鬼,而是用清净、安定的佛号在心里祝福他,愿得早日求生佛国净土。此外,要了解这世上的一切人事物都是暂时存在,因缘具合而生,就像有人遇上了霉运,也是因缘具合而成,一定有因缘散的时候;只要对鬼存有帮助的心及佛法因缘的观念,自然就不会烦恼及害怕。

  然而,有人参加丧礼后身体不适,就认为是被鬼“冲煞”,其实这是错误观念,我从小出家就跑经忏,还到亡者家中伴尸,因为保持正念,所以从未有冲煞的事情发生;因此,当参加丧礼时,要将亡者想成一尊佛菩萨,诵经是送佛上西天,以此健康心态面对,自然永不会遇冲,而是获致吉祥。

  这样健康的心态也要运用在修行方面,有些人晚上独自打坐时,常会产生背后有鬼的恐怖感,疑神疑鬼,吓得不敢再打坐,这是不应该的;禅坐就是要祛除人的执著,就算真的有鬼,应该邀他一起打坐修行,而不是害怕恐惧,放弃修行,当人拥有自信、存有正念时,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怕鬼。

  一般人怕鬼,怕的是鬼灵众生,但以佛法而言,心里的鬼反而比较可怕。心里的鬼其实就是内心的烦恼、妄念,以及不符合人的标准的起心动念,举手投足和出言谈话;因此,活在世间应该要从鬼的偏差点回到人的立场,要求自己是人,不要被人说:“你这个人心中有鬼!”必须回到人间来,绝对不要还没死就变成鬼。因此,当人导正偏差性格,并用人的立场看待所有人、帮助众生,就是一种修行。

七月原是吉祥月
证严法师

  现在是农历七月,很多人心中一定都有疑惑。一般人认为七月是鬼月,很多事都不能做——想搬家不敢搬,认为七月搬家是入鬼屋;想娶媳妇不敢娶,认为七月娶新娘是娶鬼妻;想开店也不敢开,怕开鬼店……,反正大家都把七月当作是不吉利的月份。

  其实农历七月份有3种意义,在佛教而言是吉祥月,也是佛的欢喜月,更是众生的报恩月。

  一、吉祥月——所有出家人从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3个月的时间修行圆满,成就了很多超凡入圣的人,当然是吉祥的月份。

  二、欢喜月——佛看到得到成就的弟子很多,他很高兴,所以称为佛的欢喜月。

  三、报恩月——是报父母恩。我们不只要孝敬自己的父母,其实以佛教的说法,普天之下老者都是我的父母,年龄与我相当的都是我的兄弟姊妹,年龄幼小者都是我的子女,我们应该把爱扩大到这种程度,才是真正的感恩。

七月不是鬼节--谈《盂兰盆》节的由来

  农历七月是中国道教的中元节。在《修行记》中有记载:“六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们善恶,道士于是日夜诵经,饿鬼囚徒,亦行解脱。”正因如此就传出了七月是鬼节的误传。七月除了是中元节之外,也是印度的盂兰盆节。盂兰盆,意译作倒悬,痛苦之极。在印度两大史诗之一《摩河婆罗多》有记载,谓男儿必须拯救堕在地狱之父亲。因为印度人相信无子嗣者死后必堕地狱,故婆罗门子20岁修业圆满后,必须娶妻生子传宗接代。

  七月15日在佛教里称之为僧自恣日或佛欢喜日。这个节日的开始是起源于佛陀的弟子目犍连因要救度地狱受苦的母亲而请教佛陀如何帮助她脱离苦海。所谓僧自恣日是:印度每年雨季期间,几乎每天下雨,所以出家众出外托钵很不方便。因此佛陀就订下每年这个时候出家人不出外托钵,留在精舍修行;这段时间佛教称之为结夏安居。在结夏安居的最后一天,僧众都会向佛陀报告这些日子的成果。有收获者,或是有过者,也能在当日坦诚己过,如法忏悔即能还得清净。看到弟子们如此坦白,佛陀非常开心,所以这天除了是僧自恣日,也是佛欢喜日。此项传统后来传入中国,最早有大型的供僧活动是在梁武帝时代,一直传到宋代,风俗依旧,只不过其意义已从供僧改为超度亡魂,与道教之说混为一谈。

你怕的是鬼吗?

  在中国人慎终追远的文化下,也将“鬼”解释为“归”,意思是鬼要有所归宿。民俗学者郭立诚老师即指出,归宿的意思是指人死后入土为安,并能享受到子孙的祭祀,有所归的鬼则不会为人们带来不安。但若是横死者,那么这样的鬼就会难以心安,会成为“厉”以仇未尽阳寿之恨,而中国人怕的便是这种鬼。

  《心经》上说:“心无挂碍,无有恐怖。”换言之,当人心有所亏缺,颠倒妄想便起,恐惧因此而生。其实恐惧也可以说是人内心弱点的表现。从修行的层面来说,就是“烦恼”,烦恼多半是出自己内心的执著,心不安宁,种种的障碍便会升起,恐惧只是其中之一。每到农历七月,各地都会举行许多超度法会,无论是一般民间信仰的中元普度,或是佛教寺院的超度法会,其实都展现了一种救度超拔的慈悲心。从宗教研究的角度来说明,农历七月种类众多的宗教活动,都具有安抚人心的作用,当人心安定鬼就无从作用。

佛教如何看鬼?

  从佛教的观点鸟瞰有情世间的概貌,佛教世界的一切众生,在生来死往之间,会依业力的流转,分别居处在六种生活情境之中,这六种情境称为“六道”,又称“六趣”,包括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在这六种情境总涉而成的有情世间里,位处在饿鬼道和地狱道里的众生,即是我们一般所称的鬼。佛教所谓的鬼,就是过去生多植恶因而趣往饿鬼道和地狱道尝受苦果的众生。

  饿鬼道众生之所以趣往此道,是因为前世造作恶业,心吝啬而多贪欲,所以要受饥渴的苦服。虽然有的鬼也能享有人天福报,但十之八九都是只能接受苦报的饿鬼,饱尝饥渴匮乏之苦,故以“俄鬼”为名。

  有别于民间传说螭魅魍魉、狰狞恐怖的“鬼形象”,佛教中的鬼,其实是多苦多难的有情众生,在六道轮回之中,随业所牵,尝受恶果。农历七月,不妨以慈悲心说鬼谈鬼,体认鬼道,众生的苦痛,祝愿他们早日度脱,趣往人天善道;以敬谨心谈生论死,体察人在六道,生死随善恶所造诸业迁流,当行善去恶以免堕入恶道自食恶果。

  若能更深一层来看,以出离心观照世间有情,其实不论是人是鬼还是神,只要还在六道之中,即生诸受,即有苦痛,从人天到地狱,其实无一道是长久的安身立命之处,如印顺导师在《成佛之道》所言“在这六道中,生来死去,就是生天也还是要堕落的。”惟有精进修行,证成空义,才能出离为业所牵的六道轮回,成为大自在的圣者,而这也就是学佛的最大目标了。

鬼是灵魂吗?

  我们常将鬼和灵魂混为一谈,但鬼跟灵魂一样吗?中国的民间信仰,对于灵魂鬼魅说更是深信不移,以为人死之后的灵魂就是鬼。

  但是,佛教是不相信有灵魂存在,鬼是六道众生之一。就像人也是六道众生之一;鬼道众生如人一般,同样有生有死,而且人死后不一定变成鬼,有可能生往三恶道。

  佛教并无灵魂的观念,相较于其他宗教、民俗将灵魂看成生死之流的主体,大乘佛教是以第八识作为连贯生命之流的主体。第八识的功能是储藏,藏进的是行为影响心理而印入心田,称为业因或种子,搬出来的是心理促成行为而感受行为,称为业果或现行,不断地因果循环,在一期生命中是如此,乃至无数期的生命也是如此,构成了生命的连贯与生死相续。佛教的第八识并不等于永恒的灵魂,因为人借由修行,可以了脱生死、超凡入圣,不再受第八识牵连而轮回。

  所以,从佛教上来看鬼与灵魂,两者是不同的,而且佛教更是否定灵魂的存在。

  • 上一篇:消灾、延生是可能的吗
  •   下一篇:佛教相信超度亡灵的功用吗
  • 本篇有 人阅读
    • 最新图文
    • 推荐信息
    • 热门信息
  • 读完该文,您的心情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