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缘起
在印度,夏天的雨季长达四个月,湿热多雨,花草树木生长、蚊虫鼠蚁繁殖,外出恐践踏植物、误伤生灵、或因避雨,威仪不整,遭世人或外道讥嫌。
所以,佛陀制定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为安居之期。在此期间,出家人不随便外出,聚居一处精进修持,称为安居,因在夏季,所以又叫结夏安居。
安居的地点,小屋、树下、山窟、聚落等处均可,但不能在危险处或没有救护的地方,今僧众均在寺院。
安居的首日,称为结夏;圆满之日称为解夏、过夏,并举行“自恣”。
三月之中,僧众互助,精进修持,道业增上,甚至证得圣果。
佛在“解夏”日,看到出家弟子道业成就、智能显发,非常欢喜、安慰!
因此,解夏这天叫“佛欢喜日”,农历七月叫“欢喜月”。
注:“自恣”,又名“随意”,指僧众于七月十五日,结夏安居完毕,便在大会中,任由众人随意检举自己所犯的罪过。(类似批评与自我批评)
然后,当众忏悔!(认知、坦白、深责并改正自己的罪过)
这样,增长和成就道业。
二、结夏安居的意义
结夏安居,是供僧修福的最佳时期,如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无力救度罪根深结堕落饿鬼道的母亲。
后来,依佛教诲:供养安居僧众,才让母亲离苦得乐。
三、末法,僧宝是三宝的核心
我们凡夫所能见到的,只有事相的住持三宝。
三宝之中,虽以佛为最尊最贵,法为最高最胜,却以僧的地位最重最要。
佛入灭后,佛教的道场,要由僧宝来住持,佛教的经典,要由僧宝来保存和传播,佛教的信徒,要由僧宝来接引。
所以,诚劝三宝弟子及各界善士,借此殊胜机缘,广植无量福田、随喜护夏供僧,长养自他慧命。
四、供僧功德殊胜,依经抄录如下
1、《赞僧功德经》:殊胜妙宝大德僧,长养众生功德种,能与人天胜果者,无过佛法僧宝众。善心僧中施掬水,获福多于大海量,微尘尚可有算期,僧中施宝无有尽。
2、《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供养僧者,增长无量福智资粮,致成佛道。
3、《佛说诸德福田经》:毁形守志节,割爱无所亲,出家弘圣道,愿度一切人,五德超世务,名曰最福田,供养获永安,其福第一尊。
4、《佛说布施经》:若以上妙饮食供养三宝,得五种利益:身相端严、气力增盛、寿命延长、快乐安隐、成就辩才。如是南赡部洲一切众生—父母、妻子、男女眷属—如上布施,随愿所求,无不圆满。
5、《佛说盂兰盆经》:具清净戒圣众之道,其德汪洋,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现在父母、七世父母、六种亲属得出三途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若复有人父母现在者,福乐百年;若已亡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华光,受无量快乐。
6、《增壹阿含经卷第六》:瞿昙彼善处,能施众僧者;获福不可计,最胜之所说。
7、《杂宝藏经》:若有人能信心清净,以一掬水,施于佛、僧及以父母、困厄病人,以此功德,数千万劫,受福无穷。
8、《佛说温室洗浴众僧经》:斯之因缘,供养众僧,无量福田,旱涝不伤。
9、《灯指因缘经》:若种少善于胜福田,人天受乐,后得涅盘,是以智者,应当勤心修集善业;言福田者,即是佛也。
10、《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佛言:可以施僧,得大果报。复如上白,佛言:可以施僧,我在僧数。
11、《阿毘达磨俱舍论》:若有能以一抟之食,起殷净心,奉施僧众,于当来世,决定不逢饥馑灾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