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分享加载中

清明节怎样做好?

作者:照灯法师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灵岩灯   时间:2018-04-07 20:17:54

一、清明节的注意事项

  清明节,扫墓、上香、烧纸、上供、是祭祖敬孝,也是倡导孝行,更是我国慎终追远、百善孝先的优秀传统。

  但!只有方法正确,才能让自己的孝心得到借慰,先亡得到实益,孝行感得福荫。

  因此,祭祖扫墓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用素食代替饮酒、杀生、食肉。

  中国古礼,遇到重大活动如祭天祭神,主持者要斋戒沐浴,虔诚清洁,不食荤辛。

  所以,在丧事中饮酒、杀生、食肉、作乐、唱戏……不仅对亡者不敬,而且会增重亡人罪业,本该投生善道的反堕落恶道受苦。

  (二)敬香、烧纸,不要太多。

  纸(也有烧锡铂的),是烧给鬼道众生的。

  但是!鬼道众生,只是六道众生之一,人死后只有六分之一的可能变鬼。

  饿鬼道里,有大势力、多福报鬼,如果亲人福报浅,或罪业重,亲人不一定能得到火化的纸钱。

  何况烧纸跟佛教的意义不合,佛教没有烧纸的传统,起码在佛教的经典里面看不到烧纸的记载。

  再说,祭祖扫墓与寒食节有关,寒食是不许生火的,家里都吃冷食。

  纸钱也是不烧的,只不过压在坟头,所以我们这个烧纸跟最早的风俗已经有变化。

  因此,烧香燃纸,只是表达后人对先亡的敬意,不在香纸数量,而在内心真诚。

  同时,特别要提高安全隐患的防火意识。

  (三)祭品,宜香花水果素食。

  (四)为亡人做供佛供僧、布施贫困、戒杀、放生、护生等善行福报,这样可以超度亡人,投生善道或极乐净土。

  以上事项,只为真心行孝、利亲、并为后代子孙及眷属蒙福的人作参考。

二、清明节佛教徒怎样做?

  (一)僧人怎样做?

  僧人寺务繁忙,不能够保证每个清明节,都能够回到祖坟给先人扫墓、上香等。

  但并不是完全没有感情,不念父母的生养之恩,乃至所有亲人的养育之恩。

  所以,僧人通常会用自己的一些方式来祭祖哀思,或为先亡专门诵一部经、或专门为他们供养僧众等方式,利益先亡。

  (二)寺院怎样做?

  举行超度法会,大的如水陆法会,小的如礼忏、诵经、念超度普佛、设放焰口等活动,主要是从佛教方面,感恩与利益先人。

  (三)在家佛教徒怎样做?

  在家佛教徒,完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参照前面说所说的去做。(所说都依据佛经祖语,如《地藏经》、《盂兰盆经》、《印光法师文钞》、《梁武帝问志公禅师因果文》等。)

  无论利益先亡,还是福荫现在眷属,都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

三、如何对待当地风俗?

  (一)不反当地风俗

  烧纸,表达后人对先亡的敬意,不管有无作用,己成风俗,没必要反对和阻止,但需将从前的一堆几堆,改作一张、三张或七张。

  (二)清明节的本意

  清明节,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后来逐渐发展增加了祭祖、扫墓、踏青等风俗,早就成为中国敬孝倡孝的优良传统。

  不仅生前要孝亲养亲,死后也要祭悼、哀思。

  莲池大师曾开导:“世间之孝三,出世间之孝一。

  世间之孝,一者承欢侍彩,而甘旨以养其亲;二者登科入仕,而爵禄以荣其亲;三者修德励行,而成圣成贤以显其亲。是三则世间之所谓孝也。

  出世间之孝,则劝其亲斋戒奉道,一心念佛,求愿往生,永别四生,长辞六趣,莲胎托质,亲觐弥陀,得不退转,人子报亲,于是为大。”(摘自莲池大师《竹窗三笔》)

  注:综上所述,可用在祭祀亲人的任何日子,并非只用于清明节。

  需知,清明一年一度,孝道时时处处。

  愿以此文,消除你我他“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的遗憾。

附录:

清明节的来历

  (一)季节

  《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节过后,气温逐渐升高,雨量增多,正是万物生长、农民耕作的大好时节。

  因此,我国民间向来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说法。

  清明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后来逐渐发展增加了祭祖、扫墓、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成为中国传统的节日与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这些都与寒食节有关。

  (二)历史

  史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流亡国外,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找不到一点吃的,又累又饿,就连站起来的力量都没有。

  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有个叫介子推的大臣,走到僻静处,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煮了碗肉汤让公子喝下,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和体力……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当了国王,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文治武功卓著,春秋五霸之一的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的晋文公。

  重耳继位后,重赏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逼出介子推,依大臣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

  谁知?介子推坚决不出山,火熄后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倚靠在一棵老柳树下烧死了。

  晋文公见到后悲痛大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血诗的衣襟,上面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把他葬在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即禁火寒食,以寄哀思!(禁烟火吃冷食)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名“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祭奠介子推,并勉励自己勤政清明。

  • 上一篇:人们为什么喜欢真花?
  •   下一篇:观音法会,怎样做好?
  • 本篇有 人阅读
    • 最新图文
    • 推荐信息
    • 热门信息
  • 读完该文,您的心情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