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分享加载中

想起很后悔

作者:释照灯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灵岩灯   时间:2016-08-19 18:33:32

  我离开宝光寺好几年了,近期因到成都、乐山等地办事,宝光寺就成了我途经的第一个客居地。

  走进久违的故土,令人耳目一新,该变的都欣慰的变了,不该变的也遗憾的变了。

  环境的卫生与美化,不敢说有巧夺天工之秀,但的确有让人置身乐园的心旷神怡;九十有几的僧众,虽然绝大多数是熟面孔,但人情事故与言谈举止,似乎给我一种很陌生的气氛。

  我是半夕将近的“老人”,早就厌倦轻意地触境生心、随感即叹、纵兴挥笔的奢好。可眼下却要愧赧地忆述一则累赘而偏被常人误会与鄙视的事情。

  有天,跟在宝光寺服务的曾经熟悉的居士简单的交谈了一会,从她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前所未有的轻率的谈吐和神情。我感到相当的意外,追忆几年前,我与人相处,虽不能说是整天板面冷孔,但绝未有过随意的玩笑……

  当她讲完一个僧人还俗的消息后,以“想起很后悔!”仿佛结束了内心的遗憾,而我正好因这句话,似乎有些醒悟!

  这个居士,既与宝光寺的方丈,又与该方丈信任的建筑老板的夫人熟悉。二年前,有个僧人既拜这个居士为干妈,又拜老板夫人为干娘,目的是为了得到一些庇护?

  还俗的僧人是我佛学院时的同学,曾经也是这位居士的干儿子。

  居士失去了一个“……”,又得到了一个“……”,我不知道应该同情,还是应该恭贺!

  但我深深的清楚,这大概就是居士对我这个素不玩笑、邂逅相遇的僧人,谈话轻率的根源吧!

  居士的遗憾,我认为既是必然的也是自招的,僧人还俗,与佛制并不矛盾,居士认僧作子,反显得非常惊骇!

  僧人“还俗”,在很多人的理解或想象中是似是而非的。

  实际上“还俗”是佛教术语,僧人若犯重戒,依律被赶出僧团、被迫回家叫“还俗”,这是可耻的又是可怜的,可耻他不能依律奉行出家法,成为僧中败类,破坏僧团形象,毁坏众生亲近三宝,修福修慧的信心,可怜他未能依律“归俗”,反造重罪,当受重报,今生再无出家的资格;僧人自愿舍戒、脱离僧团叫“归俗”,这是佛制充许的,而且准许出家、归俗,往返七次。

  很多的信徒,对“还俗”、“归俗”,未作祥细探究,凡对僧人脱离僧团,都叫“还俗”,均投以鄙视的眼光和诽谤的言论。这是极端错误的,假如佛教信徒,无论僧俗,都能正视“归俗”的本意,也就不至于有本来正常而不正常的悲剧产生,不信佛的人,对“归俗”误解,尚算有情可原,身为佛教的信徒,尤其是僧人,错解与谬论“归俗”,令世人横竖指责佛教、误会佛教、轻毁佛教……实在罪大恶极!

  每想到僧人“还俗”的问题 ,我依旧能追忆自己初出家时,师父、师叔、师兄弟间议论和朝讽僧人“还俗”(归俗)的嘴脸与情形,就算现在,我敢说真正明白“还俗”与“归俗”意义的佛教信徒,少得可怜!

  《宝积经》八十八曰:“五百比丘曰:我等不能精进,恐不能消信施,请乞还俗。文殊赞曰:若不能消信施,宁可一日数百归俗,不应一日破戒受人信施也。”

  又如《佛本生故事》记载,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曾有六次出家,六次归俗,到最后一次,也就是第七次出家,最终证道的经历。

  按经义,出家人不能坚守净戒、精进修学,宁可归俗。此是佛制所允,菩萨所赞的。

  僧人拜干爹干娘,佛教信徒认僧人作干儿干女,实在令人深恶痛绝!

  佛经云:“孔雀虽有色严身,不如鸿雁能高飞。白衣虽有富贵力,不如出家功德胜。”

  “遗教经”也有令僧不攀缘权贵的教诫。(不记得原文)

  古语云:“出家非国王将相所不能为”、“白玉黄金非为贵,唯得袈裟披最难。”

  出家的身份,何等的尊贵;出家的事业,何等的重大!

  佛在世时的长眉罗汉、唐朝盛世的赵州和尚、南朝的僧稠禅师,均有既不破坏出家人的尊贵形相,又让信众广种福田的待客之道。

  作为出家的僧人,割爱辞亲、离乡背境,本膺“利生为己任,宏法是家务。”因何不遵佛教、不守古诲?!

  作为佛教信徒的居士,本应作好外护,诚敬三宝,因何迷昧“念不重不生娑婆复入轮回,心不一不生极乐高超三界?!”

  在《缁门崇行录浅述》<孝亲之行第四>中,莲池大师说:“世人指责出家人不孝父母,而不知道佛教徒的孝顺比一般人有过之而无不及。有许多高僧传、圣贤录等都记载着孝亲的行为,历史上有许多事实的证明啊!今时仍有人痛恨厌恶出家人,像厌恶毒蛇毒蝎一样,这是出家人自己造成的啊!造成这个罪过的原因有三:安享十方的供养,而从不想到自己父母的饥寒,这是第一项;高适地坐着车船,而让双亲像工人仆役一样地拉车牵马绳子,这是第二件;截断亲情出了家,却认其他男女做父母的,这是第三件。希望世人不要以这三种不肖的出家人,以偏概全地来指责所有的僧尼。”

  我希望作为佛教信徒的僧俗,对上述三种原因,有则加改,无则加勉!

  休想以“想起很后悔”一句话,自我安慰、自我麻醉,就能勾销因破坏僧团形相,令世人横竖指责佛教、误会佛教、轻毁佛教的重罪重报!

注:
  赵州和尚--待客之道
  赵州城的赵王特地地拜访赵州从谂禅师,这时赵州从谂禅师正在床上休息,他躺着对来访者说道:‘大王!我现在已老迈;虽然你专程来看我,但我实在无力下床接待你,请别见怪。’

  赵王非但不见怪,反而对赵州更加尊重。

  第二天赵王派遣一位将军送礼给他,赵州一听却马上下床到门外相迎。事后弟子们不解,就问赵州禅师道:‘前天赵王来时,你不下床,这次赵王的部下来时,你为什么反而下床到门外相迎呢?’

  赵州禅师解释道:‘你们有所不知,我的待客之道有上中下三等分别,第一的上等人来时,我在床上用本来面目接待他;第二等的中等人来时,我下床到客堂里用礼貌接待他;第三等人来时,我用世俗的应酬到前门去迎接他。’(《星云大师禅话百则》)
 
  僧稠禅师--驾不迎送
  南朝齐邺西龙山云门寺僧稠禅师,齐文宣帝常常率领左右随从及侍卫来寺拜访请教,稠大师一向都静坐在小房子里,不去迎接也不送行;他的弟子劝他对皇帝要屈躬些去迎送,稠大师回答说:‘往昔宾头卢尊者出迎优填王七步,致使他七年失国。我实在德行不够,是比不上宾头卢尊者,但不敢破坏出家人尊贵的形相,只希望皇帝因恭敬三宝而获得福报罢了。’天下人对大师清高的德操更加崇仰,号称他为稠禅师。(《缁门崇行录浅述》<高尚之行第七>)

  宾头卢尊者--迎驾损王福
  宾头卢颇罗堕,十六罗汉中之第一宾头卢尊者,即长眉罗汉。

  宾头卢译:‘不动’,颇罗堕译:捷疾、利根、重瞳等。

  此人原为拘舍弥城优填王之臣,王以其精勤,使之出家,证得阿罗汉果。

  因对白衣妄弄神通,为佛呵责,不得住于阎浮提,使往化西瞿耶尼洲,后阎浮四众思见之,白佛。

  佛听还,而不听入涅槃,使永住于南天之摩梨山,为末世四众作福田。

  《四分律》卷第五十三记载:佛在拘睒弥国时,优填王经常去拜见宾头卢尊者。

  有次,不信佛教的婆罗门大臣陪国王去,见宾头卢尊者不起身迎接优填王,在回去的路上不怀好意,挑拨国王说:“为什么大王经常拜见宾头卢这种下贱人,他却从不起身迎接大王,太不尊敬大王了?!”

  大五回答:明天我们又去,如果他不起身迎接,就把他杀了。

  第二天清早,大王一行前往宾头卢住的地方,尊者远远的看见优填王心想:大王不怀好意,如果我不迎接,他会杀我,他杀了我,必堕地狱,我如果迎接,他会失去王位,反复思考后决定,宁可让大王失王位,也不能让大王堕地狱,于时起身迎接大王。

  王问:“你今天为何起身迎接我?”

  尊者答:“为了你所以迎接”

  王问:“昨天为什么不迎接”

  尊者答:“也为了你”

  王问:“如何为了我”

  尊者答:“你昨天怀善心来,不迎接让你深种福田,今天怀恶意来,如果不迎接,你会杀我,你杀了我,必堕地狱。我如果迎接你,你会失去王位,然而,宁可让你失王位,也不能让你堕地狱,所以今天起身迎接你。”

  王问:“几日失王位?”

  尊者答:“七日必失王位。”

  果如尊者预言,至第七日,慰禅王国波罗殊提王捉住优填王后,将他锁脚囚禁七年。

  • 上一篇:结夏安居的缘起、意义和功德
  •   下一篇:是不是多了一点?
  • 本篇有 人阅读
    • 最新图文
    • 推荐信息
    • 热门信息
  • 读完该文,您的心情如何?